閉塞效應: 特徵及成因

當你戴上耳塞,耳機或助聽器時,聲音會像在木桶內聽到,變得空心嗎?你自己的說話聲過大嗎?或你在走路或嘴嚼時產生的聲音很嘈吵?或你的耳朵好像堵塞或受壓了?如果你有以上至少一個徵狀,代表你可能受到閉塞效應影響。

閉塞效應的特徵及成因

當低頻聲音被困在耳道時,便會引致閉塞效應。緊貼耳朵的耳塞,耳機或助聽器可能會部份或完全堵塞你的耳道,導致聲音無法從耳道離開,並不斷傳到耳鼓,令你短期內會不斷聽到既嘈吵又空心的聲音。

不過那些被困的嘈音從何而來?

如果戴著耳塞或耳機,那些嘈音就是嘴嚼,吞嚥,走路或說話時骨頭震動所產生的聲音,有時亦可能是源於心跳聲。

如果戴著助聽器,就會聽到助聽器擴大的聲音。而由於助聽器會緊緊戴進耳朵,並擴大聲音,所以戴著感到耳朵堵住亦不以為奇。

閉塞效應無疑是令我們對自聲感到不適的罪魁禍首,但其實還有其他原因。

Ampclusion: 閉塞效應並非全貌

(‘Ampclusion’是擴音/擴大的英語’amplification’與閉塞的英語’occlusion’的混成詞)

閉塞效應並非引致我們說話聲不自然的唯一原因。

如果戴著有擴音功能的助聽器,擴音可能會影響我們調校說話聲的能力。

助聽器的麥克風很接近嘴巴,所以當我門說話時,助聽器很容易就會收集我們的說話聲。如果你的助聽器把你的說話聲當成別人的說話聲,盲目擴音,就會令說話聲變得過大和不自然。同時,如果你說話時太小聲,其他人就會聽不到。

我們有時會同時體驗擴音和閉塞效應。這種現象稱為Ampclusion。

如果你有相對嚴重高頻聽損,但卻對低頻聲音敏感,閉塞效應可能會更嚴重及煩人。

與閉塞效應有關的因素

細閱有關閉塞效應的研究後,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:閉塞效應與頻率和聽損有關。

低頻聽力較好的人會更容易受到閉塞效應影響。閉塞效應的頻率範圍為是250至500 Hz,如果你對低頻聲音比較敏感,就會經常感知到聲音,引致閉塞效應。

相反,如果你有低頻聽損,聲音會比較小聲、比較難感知到,降低閉塞效應發生的可能性。

多數患有聽力損失的人都會戴助聽器,但這些助聽器會擴大所有的聲音,包括骨傳導的低頻聲音。

如果助聽器的用家對低頻聲音比較敏感,就會對擴大的聲音感知得更強烈,令用家一直都會聽到閉塞效應所致、既嘈吵又空心的聲音。而聲音擴大得越多,閉塞效應就越嚴重,令一些助聽器用家無法忍受。

用閉塞效應改善音樂

閉塞效應並非完全是壞事。對於喜歡音樂的人,閉塞效應其實可以改善音質。

由於低頻聲音被困住,爵士鼓和貝斯等低音樂器的聲音就能維持更久,令音樂變得更有趣。例如你想聽歌曲中比較柔和的貝斯聲,閉塞效應就能突出屬於低頻聲音的貝斯聲,讓你聽得更清楚。

返回網誌
1 / 3